悠然笔迹>竞技小说>扶蜀 > 第二百三十九章 策论
    南郡西部。

    枝江城,背靠漳水河畔,连通长江支流。

    通往夷陵的陆路此地也是必经之路。

    正是由于水陆要道的便利,不仅导致此处是鱼米之乡,更是田地肥沃,每年粮食产量都极为稳定。

    同样,鉴于此地接连蜀中与江陵,更是成为了巴蜀与荆州方面贸易往来的中转站,来往货物大都屯于城内。

    由此也造就了枝江的经济繁荣。

    可以说,枝江县是目前南郡最稳固的后方所在。

    枝江城外。

    城东,距漳水河畔三十余处,良田阡陌纵横,而此时地里却是随处可见的人群,有老有少,不过大都是以青壮居多,大都头裹斗笠,半弯着腰辛勤的在有着积水的田间里插着稻苗。

    空中却是晴空万里,烈阳高照,温暖的光线徐徐辐射在田地间,让正在耕种的人群脸上露出丝丝微弱的汗珠。

    约莫半响功夫相过。

    田间纵横交叉的小道上,此刻却是约有十余众缓慢步行着,向四周地里东张西望,好似在巡视着什么一般!

    十余众中,最前方的青年年过二旬左右,身长七尺,身席粗布麻衣,虽他穿着极为朴素,可身后却跟随着一众孔武有力,腰间暗暗隐藏着腰刀的壮汉。

    很显然,这一行人并不是普通的过路人。

    遥遥走着,领先的那员青年时而止步,时而驻足沉思,大半响功夫才走了数里地。

    不过,他眼神却非常犀利,观了半响,他心底已然有底,神色也微微面露笑容。

    “看来父亲还是多虑了,我连续乔装巡视田间数日,倒也未发现反常情况,曹军战俘看来差不多已经放弃了回归北方的心思。”

    “等到秋季丰收以后,曹军战俘应该就能在荆州稳定下来,逐渐归心于我方了。”

    此刻,青年驻足于一处田间,一边观察着田间民众耕种,另一边也暗暗想着。

    枝江便有安顿曹军战俘,进行屯田。

    关羽,以及南郡太守殷观、州治从事马良商讨以后,便一致决议在水系丰富、土地肥沃的江汉平原划分屯田地,效仿曹操治下所组织的军屯。

    不仅如此,关平还提出了组织民屯,将郡兵以及辅兵掺杂在自耕农里,一同进行耕种,以提高粮食产量,战时组织起来开赴前线,闲时则忙完固定的训练,便参与到春耕当中。

    关平特意将麦城、当阳附近的无主之地收归朝廷,然后划分为屯田地,专门用以军屯,以储备军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