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这里有一个三步走计划。”
“先基建、再鼓励生产、最后投资。”
一听苏闲似乎要开始长篇大论了,董长青立马找了找。
这会董长青可是做好了完全准备的,直接带了三名史官,来帮忙记录苏闲所说的内容。
到时候,直接呈给陛下,也懒得董长青全靠脑子记下来,免不了还有差错。
一看三个史官搬来桌子凳子椅子,苏闲都愣住了。
这排面,一群史官来听自己一个监狱罪囚讲课来了?
“目前你们的要做的基建,就是修路,即各个城市之间的官道、驿站。”
“景国前段时间想要跟齐国开设贸易,也是为了赚钱吧?”
董长青点了点头。
但是齐国那些使臣完全不讲武德,丢了人,还背信弃义,不签贸易协约就悄悄跑路了。
“那都是没用的玩意儿的。”
苏闲直接一句话给判了死刑。
“你想,国与国之间的贸易,得来的东西最后都是落到了什么人手上?”
“百姓能分到多少?恐怕连碗都舔不到吧?”
的确,一旦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贸易,那都是贵族用品,很少有能够惠及百姓的东西。
“景国虽然不大,但是也有南北之分,各地物产不同,但却难以沟通,原因是什么?”
“路!想致富,先修路!”
“只要修好了路,景国内部的商贸繁荣起来,官府的税收多了,一切都好起来了。”
苏闲说道。
的确,官道、商驿的收入也不少,如果商贸真的繁荣起来,粗略估计景国每年的税收收入起码能直接提高一成!
“而且,不仅要修国内的路,还要修往国外的路,让各国通往景国的道路通畅且安全,各国商人都喜欢来景国贸易。这钱不是滚滚即来?”
这个观点董长青虽然赞同,但是这中间有个极大的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