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日,沈得发与皇甫崇,刘夕筠备齐祭奠诸物,行走数里,至京郊伏龙塔。
“伏龙塔原称伏龙碑……仁宣帝筑塔于碑后,故称伏龙塔……”在伏龙塔前,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妪絮叨着什么,手提一筐金纸,颤颤巍巍地向往来人众喊:“老不死的埋在双峰山,小混蛋掉到东夷的山沟里,可是乖孙呢,人家说他在西戎,还是南蛮?谁知道他在哪?你,你也要去募役吗……”其音凄怆,皇甫崇悚然。
“是疯子。勿惹事上身,走罢!”刘夕筠急拉皇甫崇离开。
那著名的伏龙碑前白花纸人遍野,鬼火萤萤伏地。(皇甫崇早先听说,碑上原来镌刻尔皇开疆时死难将领,后因风雨磨损,残破无字,后人遂引申为祭一切死难兵士之碑)一朱袍老僧正放焰口,在供桌前敲锣,飨食殁于王事者。铜锣凄惨,唢呐悲天,令皇甫崇,刘夕筠二人毛发倒竖。
“一心召请,尔皇尘皇……”老僧沙哑嚎哭,周旁泣孝人②如丧考妣,大号起来。
“……噫!壮年军中逝,红颜白发生……雨淋尸骨血淋草,月守黄沙鬼守尸!阿哀也不哩……呜呼,天朝之国殇,一死报君王!功成大将追思处,唯见寒鸦渡孤烟……阿呜突呜呜!”唱词方毕,老僧洒起纸钱,围看者争抢案供。
皇甫崇,刘夕筠,沈得发三人默默无语。“且上塔去。”沈得发招呼道。
伏龙塔有九层,飞檐翘角,气度雍容沉稳。塔顶屋盖伸张四方,意为万国来朝。塔有四门,名唤:平北,安东,伏南,靖西。其中北门最大,南门次之,东西二处较小。
三人上塔,眺望京郊。沈得发先登,因体丰,以袖自揩油汗:“秋雨下了几时,仍是不爽快,这光景难捱!”
“深秋之时,北华地也是如此炎热啊……”一人顺口而接,他一袭黑衣,内袍隐有红色刺绣,佩一口鲨鞘嵌玉宝刀。忽见沈得发视之,急告:“偶然而接,并无甚么意思。”匆匆唱个喏,用肩撞开刘夕筠,皇甫崇二人下塔。刘夕筠大恼:“此人无礼!”便要去追。
沈得发摇首:“无心之为,又有何妨?此人行踪异常,许是江湖豪侠,莫多理会为上。”皇甫崇亦称是,刘夕筠方才不赶。
三人观山川形胜,不觉惘然。一时秋风大扫炎热,深林涌动,万井窗开。沈得发指点道:“京城地势,正合所谓龙门滩、聚宝盆、金银窟是也。中央微凹成积福之地,灵河③西过勾连圣水,东安④,济河⑤东环穿卫天狼,帝陵⑥,腾风山⑦西拱诸戎,金甘山⑧东抗群夷,青云山,鱼鳞关,前锁口及覆灵关⑨守北之门户,三山镇北以防胡马蛮骑。尔皇立于王京,奄有北华,而窥天下……南开中邦,南郡大业,遂传七世……”
薄暮,华灯初上,次第灯明。沈得发指曰:“那是禁苑西……那有京军出巡……空影湖[在京师南门]畔的空影阁……”
良久,刘夕筠叹道:“吁!真真是万家灯似海!”
皇甫崇笑接:“唯我不得置身,百般空聊赖?”
沈得发催促:“得早早下塔,莫误了入城时候⑩。”
下塔回京,皇甫崇于路吹风大乐,口占一词。
眼儿媚?王都
残照西风洒星寒,车马千重山。笙歌碎玉,满庭花盏,富贵人间。
水连天畔烟波岸,灯火暖云端。落英璀璨,缤纷流散,锦绣长安。
放焰口:天朝习俗,与中国类似者,祭阴间饿鬼。
②泣孝人:天朝习俗,作法事,逢白喜,需雇泣孝人代哭。
③灵河:天朝第一大河,发源于覆灵关[本文⑨处]山阴,流经北华,中邦,南郡,在竹港[天朝地名,在南郡,临海]注入狭洋[天朝地名,海疆]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