依旧作为百官之首的李善长,先是咳嗽了一声,随即躬身说了一大堆,什么划分行省关系千秋百代,是利国利民的事情,务求小心周祥,利国便民……
李善长什么都说到了,但又仿佛什么都没说。
但是你要觉得什么都没说,老李又说了许多……总而言之,他是属猫的,还是薛定谔的猫。
李善长能有这样的态度,大家伙都不意外。
老李是真的越发淡定了,进入了休闲模式,上传下达,只有在确定无关痛痒的事情上,才会发表态度。
务虚多过务实,说白了,就是一心要当太平宰相。
对他这种公然的摸鱼行为,老朱也没什么好办法。在找不到替代者之前,贸然废掉李善长,就必须张希孟上位中书省。
而张希孟又离不开门下省,结果这种诡异的朝局之下,反而成全了李善长的超然,你们爱怎么争,就怎么争,反正我无所谓。
有本事就让老夫回家抱孙子去!
李善长当了一辈子的官,到了这把年纪,他反而领悟了最高的境界,知道了什么是无欲则刚!
也是让人感叹万千。
沉默良久,第一个站出来的,竟然是杨宪。
他见礼之后,道:“臣以为,或可以仿效宋代,以路为省,再安排三司官吏,治理地方即可。”
杨宪说完之后,竟然出现了短暂的沉默,不是他胡说八道,而是这个建议,还真有点道理。
北宋一共设置了二十三个路,考虑到北宋的地盘,这二三十个路,论起面积,已经和后世的省,高度一致了,而且后世的许多省,就是从宋代发源的。
比如宋代设立了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,而江南西路就简称江西,还设立过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,这二者的简称就是广东广西。
但是北宋的路也不完全和后世一样,比如在河北,就设立了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。
而河北是对抗契丹的主战场,两路分割,并不利于御敌。因此北宋会设立都转运使,统领河北东西路。
也就是说,宋代的路,不是完整的行政单位,有很大的随意性。
另外宋代还有宰相外放的习惯,一旦哪位名臣出京,担任管钱的都转运使,或者出任管军的安抚使相公,就会成为超级大佬。在地方上虎视眈眈,随时返回京城,谋夺两府宰相之位。
像大名鼎鼎的范仲淹、韩琦、欧阳修、文彦博,都有过类似经历。
因此大宋的地方官,又可以视作朝堂斗争的暂时失败者。
他们在地方积蓄力量,待到时机成熟,重新回京,大杀四方。